導讀:這是『灣區物道』的第60期,本期訪談我們對話了深圳市物聯網產業協會理事單位深圳市翌卡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余年初,他致力于推動對傳統養殖企業進行數智化改造,搭建區域性綠倉“供養銷”體系,并提供相應的供應鏈服務。本次采訪,他分享了物聯網在智慧漁業中的應用成果以及發展趨勢,希望給企業帶來更多啟發和價值。
灣區物道
深圳市物聯網產業協會的精品欄目《灣區物道》系列訪談,對話專家學者、政府官員、灣區商會協會及企業家,解讀和宣傳扶持政策;分析市場產業技術發展情況;助力物聯網生態體系建設。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對健康飲食需求的日益增長,水產品消費量持續攀升,推動中國水產養殖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為行業帶來了豐富的市場機遇。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水產養殖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的預測,至2025年,水產養殖業的未來發展將緊密圍繞智能化、綠色化及規模化三大趨勢展開。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數字化、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水產養殖領域的應用正變得日益廣泛和深入。
這是『灣區物道』的第60期,本期訪談我們對話了深圳市物聯網產業協會理事單位深圳市翌卡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余年初,他致力于推動對傳統養殖企業進行數智化改造,搭建區域性綠倉“供養銷”體系,并提供相應的供應鏈服務。本次采訪,他分享了物聯網在智慧漁業中的應用成果以及發展趨勢,希望給企業帶來更多啟發和價值。
余年初 翌卡通 董事長
? 深圳市翌卡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 北京師范大學一百周年一百名杰出校友之一
? 曾在高校從事教學和行政工作,八所大學兼職教授,資深管理專家。在新能源、工業智能化、金融科技、互聯網等行業均有投資
? 出版專著7部,在省部級、國家級媒體和期刊發表論文142篇
1、中國水產養殖業規模龐大,在智慧農業如火如荼的背景下,物聯網企業如何賦能水產行業轉型升級?
〖余年初〗:物聯網 “聯物”是手段,功能指向的是人的管理和需求。水產養殖轉型升級也不能僅僅立足于生產環節,沒有生產服務、政府監管和商貿流通等層面的優化,水產養殖的提升也難以有本質的改變。
因此,物聯網企業賦能水產行業轉型升級最基本的要求是優化養殖生產管理,提供決策數據支持。還要為政府管理、金融服務和食品安全等提供相應的數據信息。遺憾的是,我們很多物聯網系統僅僅停留在設備控制層面,所采集的信息零碎單一,比如對人、物、事的定向跟蹤,生長環境的數據采集以及病害分析等支離破碎,沒有形成全維度的數據采集和分析平臺,致使應用效果欠佳,客戶滿意度不高。
設備控制是最基礎的初階功能,環境監測也只是二級提升,生產過程和生長質量的優化才是核心。物聯網企業如何賦能?我們要在企業經營、政府管理、供應鏈服務、金融支持和市場溯源等幾個維度上并行思考。既不能掛一漏萬,以偏概全,也不能厚此薄彼,顧此失彼。
2、隨著國家政策支持以及科技進步的推動,養殖模式從傳統的單一模式向多元化、智能化方向邁進,可以詳細說說貴公司開發的智慧養殖管理系統的優勢與特點嗎?
〖余年初〗: 系統是點線面體的疊加組合,因此,系統首先是技術體系,更重要的它還是一個管理決策平臺,最終支撐的是一個價值經營系統。農業生產不是單一的線性經濟,涉及金融、流通等社會服務,涉及政府制度設計與監管。因此,智慧農業系統必須要有多維度的優化,比如優化生產經營、優化社會服務、優化政府管理等。新質生產力一定要形成生產力體系賦能,遺憾的是我們很多所謂的智慧系統并不智慧,只強調某一個點的技術,忽視了生產管理需求的邏輯性和系統性,也沒兼顧到社會服務的必要性和政府管理的重要性。不少系統功能不全,邏輯混亂,價值效用呈現的就不夠成熟和理想。
翌卡通的AIfish智慧管理系統是目前市場上唯一有農戶版和政企版的公司,涵蓋了九大模塊和五大功能,既能滿足散戶的需要,也能滿足規模化企業和不同的養殖模式的需要,還能滿足政府和金融部門數據監管、生物資產以及經營風險評估的需要。同時,我們的平臺還有動態化、可視化的全鏈條溯源,能夠滿足消費者數據追溯的需要。
3、隨著科技進步、生產模式創新以及消費結構升級,水產行業發展將更加注重綠色可持續發展和高附加值產品研發,貴公司自主研發的活鮮養存體系(綠倉)是否可以滿足這些條件呢?
〖余年初〗:“綠倉”模式的提出,基于三個背景:一是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政策;二是優質農產品的消費需求;三是產業本身發展的需要。
“綠倉”是生態養殖系統,也是智慧管理系統,更是產業鏈優化的商業體系。我們的“綠倉”已經有了完整的體系化服務平臺,包括生態養殖模式與技術,“綠倉”投喂品研發與供應、“綠倉”運營管理平臺、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和商貿流通平臺等。既能滿足環境保護的要求,也能保障降本增效,確保養殖品質量。
真正的可持續發展要能保障生產者的利益,也要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沒有生產效益的高回報,就沒有市場供應的高質量。只追逐生產效益的高匯報,劣幣就會驅逐良幣,損害消費者權益。加入“綠倉”體系的養殖戶,一律實行訂單化養殖、標準化管理、享受統一的供應鏈服務,真正實現了產業端和消費端的完美結合。
4、在當今時代,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尤其是水產品市場,針對這個問題,貴公司有哪些解決方案?
〖余年初〗:水產品質量不高是一個普遍的行業問題。政府監管力度很大,但為什么安全問題依然層出不窮?一是要優化監管模式 ,二是要引導科學養殖。法治治理和科學生產要有機結合。水產品安全問題的解決最終還是取決養殖模式的變革、生長環境的改善和投喂品的優化。
就水產品養殖而言,好的水質和好的投喂品缺一不可,還要有好的品質跟蹤與優化模型。作為“中國綠倉”的發起人和推動者,我們打造了“生物凈化”而非“生化凈化”的全生態化的水處理模型,節約了成本也保證了水質效果。
我們還研發了具有無抗、去抗、保健、營養功能的系列綠色投喂品,降低了養殖病害率,即使發生病害也做到了病害處理無需使用抗生素等動保產品。
另外,我們利用人工智能和生物模型技術開發了品質跟蹤與優化模型,能全過程掌握水產品的生長品質變化并予以及時的優化。同時,我們開發的動態溯源碼真正做到了一塘一碼,一批次一碼,每批魚的成長信息都做到了來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蹤,讓消費者一目了然。
“綠倉”模式康養出來的水產品完全做到了無抗生素、無重金屬、無寄生蟲、無土腥味,而且魚的體力強,口感好,營養密度高。經海關檢測,所有“綠倉”養殖品都超過了出口標準。
5、作為水產行業轉型升級的科技創新型生產性服務商,可以詳細介紹下貴公司的科技成果嗎?未來有哪些戰略和規劃?
〖余年初〗:我們的科技成果包括生態養殖模型、綠色投喂品研發、生物工程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工業智能化技術等,涵蓋水產養殖的所有層面,能提供一流的全方位的生產性服務。公司和公司團隊目前已申請到的各項專利和軟件著作權有三十多項。這些技術成果在不同地域和不同場景反復試驗,均取得了預期的養殖效果。給中國平安集團開發的水產云平臺在多個省市推廣,成為普惠金融的有力支撐和數字鄉村的亮點。在大灣區和江浙地區推廣的生態養殖基地均已成為當地養殖技術的培訓基地。我們研發的綠色投喂品不僅能降低餌料系數,還能極大地提升養殖品的質量。我們開發的食品安全溯源碼是市場上水產品溯源唯一具有動態信息的可視化溯源碼。
作為一家高科技生產性服務商,我們核心業務是兩塊:一是服務好像中國平安集團這樣的金融機構,為普惠金融做好大數據風控服務平臺支撐。二是以“中國綠倉”康養基地為載體,為養殖行業提供數字化改造和供應鏈服務,食品安全解決方案,并積極推廣康養模式,搭建康養水產品銷售平臺。
“綠倉”康養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體系,而是系統化的養殖行業生產和經營模式的突破式創新。今后,我們會在現有廣東、湖北和江浙綠倉直營養殖基地的基礎上,在主要的水產養殖區域比如長江流域、東南沿海和大灣區等地區,建設100個直營和加盟綠倉養殖基地和城市綠倉配送基地,在促進水產行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打造具有政經決策參考價值的農業現代化標桿性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