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北京京東方傳感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方傳感”)完成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47.86億元增至57.79億元,增幅超20%。同時,公司主要管理人員發生部分調整。
近日,北京京東方傳感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方傳感”)完成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47.86億元增至57.79億元,增幅超20%。同時,公司主要管理人員發生部分調整。
作為京東方科技集團(京東方A, 股票代碼:000725)全資子公司,此次增資標志著這家成立于2017年的傳感器領域核心企業,正加速布局物聯網與智能傳感技術賽道。
母公司-京東方集團
部分資源可能傾斜至傳感業務
京東方集團2024年研發費用達131億元,同比增長15.94%,部分資源可能傾斜至傳感業務的技術創新。
北京京東方傳感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法定代表人為徐曉光,主營業務涵蓋物聯網技術服務、工業設計服務、集成電路芯片制造、通信設備制造等,是京東方A(股票代碼:000725)全資控股的子公司。
此次增資后,其注冊資本規模躍升至57.79億,顯示出京東方A在傳感技術及半導體產業鏈上的持續加碼。
從經營范圍看,該公司不僅聚焦于物聯網應用與系統集成,還涉足集成電路制造等核心環節。結合京東方A近年來在半導體領域的動作,例如2024年與燕東微電子等企業共同投資330億元建設12英寸晶圓廠項目(預計2026年底量產),此次增資或為完善半導體上游制造能力提供資金支持。
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爭加劇,中國企業在顯示驅動芯片、物聯網終端等領域的自主化需求迫切。
京東方傳感技術的增資,不僅有助于提升國產芯片制造能力,還可與京東方A的顯示業務形成協同效應。例如,其生產的集成電路產品可應用于智能手機、汽車電子等終端,強化產業鏈自主可控。
隨著物聯網與智能終端市場的擴張,該公司在集成電路制造、傳感技術等領域的進展值得持續關注。未來,京東方A能否通過技術協同與資本投入,在全球半導體競爭中占據更有利地位,將成為行業焦點。
京東方2024年營業收入構成
根據AIoT星圖研究院的數據,中國物聯網行業規模已經從2013 年的 4896 億元增長至 2023 年超過3萬億元。
事實上不難發現,這兩年工業物聯網、智慧城市、智能硬件等領域對傳感器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京東方傳感的增資恰逢其時,與其母公司京東方科技集團“屏之物聯”戰略高度契合。
目前全球超過四分之一的平板顯示屏來自京東方。
自2021年提出“屏之物聯”發展戰略以來,京東方將“屏幕”集成更多功能、衍生更多形態、植入更多場景,建立了以半導體顯示為核心,物聯網創新、傳感器及解決方案、MLED、智慧醫工融合發展的“1+4+N+生態鏈”業務架構。
京東方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其傳感器業務板塊表現亮眼:FPXD醫療影像營收同比增長39%,智慧視窗業務營收增長40%,控制傳感器產品收入增長30%。光幕技術更入選國家級“云帆行動”數字出海典型案例,MEMS業務及玻璃基封裝業務達成多項重點客戶合作。此次增資將直接強化京東方傳感在醫療影像、工業控制、智慧視窗等高附加值領域的研發與產能投入。
京東方傳感主要人員變動
伴隨增資的是京東方傳感主要人員變動。法定代表人徐曉光同時擔任京東方系多家核心企業高管,其技術背景與產業經驗備受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徐曉光目前還擔任北京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蘇州京東方傳感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務,橫跨顯示器件、傳感器件、集成電路制造三大領域。
而此次京東方傳感公司人事變動有,新增主要人員:滕蛟(董事)、徐婭曉(董事);楊安樂(董事)、楊曉萍(董事)從主要人員中退出。
據了解,2025年初,母公司京東方完成新一屆高管聘任,80后技術骨干占比顯著提升,例如新任CEO馮強、首席技術官姜幸群等均具有深厚的技術研發與一線管理經驗。這種調整反映出京東方對技術創新與市場響應速度的重視,尤其在物聯網碎片化場景中,需要更敏捷的決策機制。
隨著注冊資本提升與團隊優化,京東方傳感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在集團層面,其與京東方光電、京東方晶芯等企業形成技術協同:顯示面板提供交互界面,傳感器捕捉環境數據,物聯網平臺實現智能決策。例如,在智慧零售場景中,電子價簽(ESL)可集成傳感器實時監測庫存,并通過京東方自研的通信模組實現動態定價。
長遠來看,京東方傳感的增資不僅是資本投入,更是京東方從“面板巨頭”向“物聯網綜合服務商”轉型的關鍵落子。在萬億級物聯網市場中,智能傳感器作為數據入口的價值將持續釋放,而京東方正通過“硬科技+軟實力”的雙重布局,搶占下一代智能終端的制高點。
更多關于傳感生態的話題,歡迎報名參加6月19日在上海舉辦的“IOTE 2025上海智能傳感生態研討會”。